治理后的粵江河東坡區永壽鎮段。
眉山網記者 殷勇 文/圖
粵江河又名鯫江,過去水質好的時候,曾盛產鯫魚。該河發源于我市仁壽縣清水鎮馬鞍山秧雞口,流經仁壽縣、東坡區,至青神縣高臺鄉匯入岷江,總長78.85公里。隨著近年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長,該河沿線場鎮居民聚居點生活污水、企業廠礦污水、畜禽養殖糞污等在河道水量中占比大幅提高,導致承擔河道自凈功能的水生生物被嚴重破壞,河道自凈能力大大降低。2017年開展河長制工作前,我市有關部門對粵江河15個斷面進行了水質監測,僅一處監測數據顯示為Ⅴ類,其余均為劣Ⅴ類,東坡區復盛鄉起點斷面總磷更是高達1.44mg/L。
在開展河長制工作以來,我市用了兩年時間對該河流治污。今年5-7月,粵江河河流水質穩定保持在Ⅳ類,臭水溝不見了,垃圾、漂浮物消失了,河水變清了,岸邊也聞不到臭味了,河邊釣魚的人也多起來了……
強化領導抓治污
充分發揮頭雁作用
在全力推進粵江河污染治理工作中,粵江河市級河長親力親為,深入河岸一線調研指導,以擔當帶動擔當,以作為促進作為。今年以來,共組織巡河11次,組織協調推進會、現場辦公會7次,現場協調督導畜禽養殖整頓、工廠企業監管、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河道清淤、生態修復、河堤整治等重點工作,對縣(區)、鎮(鄉)、村各級河長履職盡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作為粵江河污染治理工作的牽頭部門——市自然資源局則落實兩名專職人員全力抓好粵江河河長制工作,每月巡河10次以上;針對粵江河水質反復問題,專門組織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會診,科學分析、因段施策;聯合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開展粵江河全流域污染源大排查,建立污染源臺賬清單和責任清單。
粵江河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等8家單位。今年以來,為充分發揮各成員單位協同作用,我市明確要求市級成員單位對粵江河流域巡查每月不少于2次;明確劃分成員單位巡查范圍;實施流域污染治理掛圖作戰,全面壓實各部門工作責任,采取一個市級成員單位具體聯系1-2個鄉鎮的方式,因地制宜,通過種樹、植草坪或灌木、建河流濕地、種水草等多種方式修復河道水生態系統。
緊盯重點抓治污
加大畜禽養殖管控
畜禽養殖管控是粵江河流域河長制工作的難點之一,粵江河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在排查中發現,粵江河及支流沿線共有畜禽養殖戶118戶,僅東坡區就有79戶。圍繞此項工作,該河市級河長和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曾多次現場督導,并下達多起整改提示單。
截至目前,已關閉養殖場51家,關停養殖場1家,投入資金約1010萬元,拆除房屋約23662平方米、圈舍約12123平方米,修建沼氣池約2110立方米、糞污處理池約16456立方米。同時,按照“以種定養、以養促種、種養結合、就地消納、農牧一體、循環發展”的模式,進一步強化畜禽養殖糞污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粵江河流域東坡區范圍內種養循環驗收達標的養殖場達到12個。
針對粵江河仁東交界水質長期為Ⅴ類的情況,今年,市自然資源局還組織召開粵江河聯合清淤工作協調會,專題研究雙燈河及粵江河復盛鄉與龍正鎮集鎮連接橋至高筒車處的聯合清淤事宜。隨后,市級河長又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對這次聯合清淤工作進行了更詳細的部署。截至目前,此次清淤工作共投入98萬元,動用挖掘機211臺次,共治理河道7600米,清除污泥22800立方米,拓寬河道4000米。
生態補水是緩解粵江河壓力的重要舉措,該河市級河長先后組織了多次會議專題研究。東坡區計劃投資約295萬元,采取對原支渠加高加固、改道、掏淤或直接新建溝渠等方式,對粵江河實施生態補水,該工程完工后在枯水季節對粵江河補水量將達5至8立方米每秒,將大大緩解粵江河中下游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