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鎮上游村爭上游
2017-04-06 08:00 劉娟 眉山日報
3月29日,春光沐浴下的青神縣漢陽鎮上游村格外平靜、美麗。該村“第一書記”鮮鵬走進村民李榮華家中。“李大哥,給你帶好消息來了。我們已經給你女兒聯系了一個招收殘疾人的企業,等一切準備好后,她就可以去上班了。”“好呀,好呀,真是太感謝你了。”李榮華高興地說。
李榮華今年51歲,妻子患有癲癇病,女兒又有輕度智力障礙,家里全靠他一人種莊稼維持生計。房屋破爛不堪不說,女兒的就業問題一直是他的心病。“她會做一些手工活,就是沒有企業愿意要她,要是能解決她的就業問題,我就心滿意足了。”李榮華說。
作為市民政局選派到上游村的“第一書記”,鮮鵬耳中總是不停閃出李榮華的這番話。在幫助李榮華落實易地搬遷政策后,他隔三岔五又會往李榮華家跑,為其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現在他來我家,狗都不咬他了,他就像我家的親戚一樣。”李榮華說著,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委決戰脫貧攻堅“1593”戰略部署,用真心和真情切實幫扶聯系村發展致富,不只是鮮鵬,我市民政局領導干部也紛紛加入其中,力促上游村爭上游。
基礎設施發生大變化
上游村地理位置偏僻,2016年前,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過去,該村辦公室不足100平方米,且年代久遠,房屋十分破爛。沒有一個像樣的村級陣地,怎么可能為群眾服好務?2015年,當鮮鵬和市民政局干部職工第一次來到這個村時,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從基礎設施開始,讓村里發生變化,甩掉窮帽子。”
全面摸底調查、制定《脫貧攻堅工作方案》,制定結對幫扶工作計劃、建立結對幫扶工作臺賬……為做好幫扶工作,市民政局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并組織專家到村里調研指導。從陣地建設入手為該村爭取各項資金。如今,已建成了集黨群活動中心、便民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等一體的標準化村級陣地,完成了2000余平方米的廣場硬化、近1000平方米的綠化等附屬配套工程,配齊辦公設施設備,全面滿足了村兩委辦公、村民辦事及開展活動等需求。
針對村里留守老人多的現狀,鮮鵬和其他同事們又整合民政項目資金60萬元建成了上游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配備了室內外健身、棋牌娛樂、就餐、醫療保健、心理康復等功能設施,全面滿足了留守、貧困老人在生活照料、文化娛樂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同時,幫助該村建設了村救災物資儲備點和應急避難場所,并大力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做好防災減災應急演練,極大提高了村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一項項落細、落實的舉措,讓上游村還成功創建了“全國防災減災示范社區(村)”。
因地制宜做強主打產業
過去,上游村嘗試過很多產業,成效卻并不明顯。最根本的制約原因就是交通。村民徐大姐說,“村里一半是壩區,一半是山區。山上種出的水果運不出去,很多都爛在地里。”了解情況后,鮮鵬和幫扶組成員一行做出堅定的選擇:要精準定位,集中力量發展現代特色農業,走一條農業生產與脫貧攻堅工作有機結合的新路子。
為了解決交通問題,幫扶組一行積極主動爭取資金,一邊完善交通,一邊修建產業所需的水池、山坪塘等基礎設施。目前,在市民政局的幫助下,該村已建成了產業道路5公里,修建山坪塘2個,蓄水池25口,發展管灌和滴灌5000米。同時,積極聯系投入120萬元實施產業環線道路拓寬項目,爭取到新建產業環線項目6公里,預計投入150萬元。交通條件好了,上游村的柑橘和蔬菜產業也發展得越來越好。目前,該村已在丘陵地區發展雜柑產業1000余畝,年產值1500萬元。在平壩地區,則著力發展花生、四季豆、豇豆、榨菜等蔬菜產業,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
站在上游村的制高點往下看,漫山遍野的馬克斗柑橘已掛滿枝頭。“現在公路修到了山上,我們家的馬克斗就不愁運不出去了。還有20多天就是馬可斗的成熟期了,現在都有不少水果老板上山來訂購。”村民張大哥坦言,如今,靠馬克斗,他每年的純收入都能達到20多萬元。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眾人努力才實現移山填海目標。”鮮鵬表示,雖然現在上游村已經脫貧,但他將和幫扶組一起,按照省委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用心用情用力,繼續做好結對幫扶工作,力促上游村再爭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