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表現:經濟形勢是基本面
2011至2016年,是中國經濟與中國藝術市場在經歷20多年快速發展后首次出現發展速度放緩并長期處于調整狀態,經過近5年的長期調整,整個大勢終于企穩反彈,而轉折點就出現在2016年。
回顧2016年,中國藝術市場是在業內人士的忐忑不安中開局的。率先舉槌的蘇富比甚至采取了特別措施:大幅度縮減了香港春拍前的上海、北京巡展規模;秋拍前更進一步取消了上海、北京兩地的巡展。有趣的是,其春拍前內地巡展所推薦的“賞心菁華——琵金頓珍藏重要中國工藝精品”專場,近100件拍品都是英國著名藏家羅杰·琵金頓在上世紀50年代末的10年間購藏的,大多來自20世紀二三十年代英國藏家建立的中國瓷器收藏,因此被蘇富比的主管專家仇國仕視為“時間膠囊”。當中國買家借此延續這個收藏脈絡,已經時隔半個世紀了。這就是周期表現最直接的原因——買家的迭代更新。
【明】宣德青花海水雙龍紋內暗花龍紋高足碗 成交價 6886 萬港元
不過周期表現背后還有經濟的背景:像股票、房地產等周邊市場一樣,中國藝術市場20多年的發展成長同樣依賴外部資金的不斷注入,因而也會隨著經濟的周期性波動而呈現周期性變化,繁榮期和調整期交替出現:第一個繁榮期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藝術品的價值發現讓許多買家贏得了“第一桶金”;第一個調整期出現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之后;2003—2011年間,以2008年為分水嶺,中國藝術市場經歷了第二與第三個繁榮期,藝術市場實現了從“藝術品投資”到“資產配置”的觀念轉換。
2012年,隨著中國經濟遭遇20多年來罕見的發展速度放緩,中國藝術市場也陷入了行情調整;雖然在2013—2014年行情一度反彈,但2015年尤其是下半年卻再度探底——藝術品不再只漲不跌。藝術市場像其他資產市場一樣也是信心市場,一旦信心受到沖擊,藝術品不僅會身價看跌,還會失去流動性。因此,人們對藝術市場乃至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受到反復考驗。令人欣慰的是,經過5年的調整,多事之秋的2016年卻迎來了轉機。
明宣德 青花五爪云龍紋大罐 成交價1.32億元
首先,中國經濟在幾經反復后終于傳來基本面好轉的信息: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PriceIndex,PPI)自2016年初見底后,已連續9個月的回升并最終在9月轉正;與此同時,采購經理指數(PurchasingManagers'Index,PMI)也維持了8月的擴張趨勢,財經專家因此認為,中國經濟出現了“階段性企穩”。其次,盡管經濟調整讓中國財富增長放慢,讓許多人財富縮水,但財富集中度卻仍在加強。調研公司Wealth-X的報告顯示,中國大約有1.2萬超高凈值人群,他們擁有的財富在2015年增長了10%,超過1750億美元。第三,“熱錢”找不到歸宿,令周邊市場十分動蕩:新年伊始,股市就史無前例地“熔斷”了;隨后債市大起大落,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跌破2.75%后又反彈至3%以上;接著是黑色金屬大幅反彈,螺紋鋼兩月漲幅超70%,一個月后又跌回起點;最后是一線地產猛烈上攻,直到各地方政府在中央高層壓力下出臺降溫措施;之后匯率成焦點,人民幣“入籃”、美元加息,反而加深了匯率下跌的憂慮。這一切,讓藝術品的保值增值功能日益凸顯,構成了藝術市場回暖的基本面。
瓷器雜項:延續市場熱點
在藝術市場上,周期現象又與板塊因素交織:不同的藝術樣式吸引不同的買家,形成不同的市場需求,在藝術市場上表現為不同的板塊。按市場發育的先后次序,瓷器雜項、中國書畫與現當代藝術形成三大主流板塊。
在藝術市場的三大主流板塊中,瓷器雜項是發育最早、價格體系最成熟、行情走勢最穩健的。2016年這個板塊雖然沒有特別高價的拍品,但整體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如在瓷器這個子板塊,恰逢250周年大慶的佳士得為紀念其亞洲業務30年,在香港春拍中組織了一場特拍,30件拍品涵蓋書畫、瓷器工藝品、現當代藝術與手表珠寶等新老品類,結果拔得頭籌的是一件明代宣德的青花五爪云龍紋大罐,以1.58億港元成交。
清嘉慶 青玉“孝懿仁皇后”交龍鈕寶璽 成交價598萬元
奪人眼球的是各大板塊中的熱點:有的是特定板塊中長期形成的,比如“宮廷藝術熱”在瓷器雜項這個板塊中似乎是必然會有的持久性的“母題”。近年來隨著同行競爭日趨激烈,各家拍賣公司對此都各出奇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蘇富比,他們致力于征集帝王的璽印,在春秋兩季大拍中先后推出清康熙帝御寶檀香木異獸鈕方璽與乾隆帝御寶青玉交龍鈕方璽,分別以9260萬港元與9148萬港元高價成交。
清康熙 康熙帝御寶檀香木異獸鈕方璽 成交價9260萬港元
【清】雍正琺瑯彩胭脂紅地梅竹紋酒圓 成交價 4086 萬港元
.清雍正 粉彩瑞果三多暗刻龍紋大碗成對 成交價3220萬元
也有階段性的熱點,如2015年3月紐約佳士得舉辦安思遠珍藏拍賣會,其中喜馬拉雅風格與印度風格的佛像高價成交,讓延續多年的“佛像熱”出現了變調。這股變調在中國嘉德的北京秋拍上體現為一尊蒙古佛像——扎那巴扎爾像,以7302.5萬元高價成交。蘇富比香港秋拍的“坂本五郎珍藏早期佛教銅像”專場,所推的22尊鎏金及青銅佛像則屬于早前市場上比較沉寂的漢傳佛教系統,結果拍出了成交率100%、總成交額溢價7倍多(5041萬港元)的好成績。而其中一尊原估價300萬到400萬港元的北魏皇興四年鎏金銅蓮華手菩薩立像,被大名鼎鼎的英國古董商埃斯肯納齊以1148萬港元收入囊中。這令人疑惑:繼藏傳佛教佛像近年來不斷受到追捧之后,這是否預示著漢傳佛教佛像也會出現新的熱潮?
【北魏】 鎏金銅蓮華手菩薩立像 成交價 1148 萬
11 至 12 世紀 托寶缽釋迦牟尼佛像 成交價 2185 萬元
蒙古17世紀 銅鎏金哲布尊丹巴像·扎那巴扎爾 成交價7302.5萬元
中國書畫:帶動市場回暖
三大板塊中2016年表現最出色的,非中國書畫莫屬:首先,書畫所占的比重之大,往往超過各大拍賣公司各項拍賣業務總成交額的一半以上,堪稱“市場中樞”;其次,這5年來的行情調整,書畫板塊首當其沖,尤其是其中的高價拍品,不但經歷了流拍的考驗,成交價也大幅縮水。為此,拍賣行不得不避開近年來上過拍場的拍品,努力去發掘從未或多年未在拍場上現身的“生貨”;第三,這個板塊在2016春秋兩季大拍上發出了明確的信號——行情已經觸底反彈。
曾鞏 局事多暇帖 成交價2.07億元
中國嘉德的拍賣數據是這種反彈信號最明顯的例證:2016年度總成交54.3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增長20%;中國書畫占了30多億元,其中春拍總成交逾15億,秋拍總成交逾16億。在春拍中,古代書畫表現特別出色,僅“大觀”夜場上的45件古代書畫作品就斬獲6.67億元的總成交額,近現代書畫的總成交額僅4.47億元;秋拍情形則相反,近現代書畫拍得6.227億元,古代書畫則拍得3.066億元。古代書畫,作品存世量少,買家群體小,專業門檻高,因此作品單價高,尤其是其中的極品,在不同的時間點會表現各異:行情啟動時可以是導火索;行情達到高潮時可以創造天價;行情調整又可以是定海神針。有趣的是今年兩件天價拍品曾鞏的《局事多暇帖》與任仁發的《五王醉歸圖卷》,2009秋拍都曾現身拍場,當時《局事多暇帖》率先破億成交,宣告中國藝術市場進入“億元時代”;而《五王醉歸圖卷》則以4658萬港元成交。時隔7年后,《局事多暇帖》在春拍成交過2億元,到秋拍《五王醉歸圖卷》則過3億元成交。如此的價格落差也許恰恰說明,2016春拍是觸底止跌,而2016秋拍則是行情反彈。這個3億元的新高,為未來重拾升勢的藝術市場打開了價格空間。
任仁發 五王醉歸圖(局部)
任仁發 五王醉歸圖(局部)
吳鎮 山窗聽雨圖 本幅28×203cm;題跋28×45cm×2 手卷 紙本 成交價1.725億元
近現代書畫板塊的表現更值得關注:2016年其近現代書畫的總成交額近20億元,其中秋拍的總成交額逾12億,除了“大觀”夜場斬獲的6.227億元總成交額,日場也收獲滿滿:“叢碧函嚙余:1977—1982”專場以100%成交;“繽紛集——聚焦私人珍藏”專場成交率高達97%,另有多個專場成交率都在80%以上。難怪中國嘉德近現代書畫總經理戴維會如此點評:“今年的秋拍出現了幾大特點,一個是價格上限的突破很明顯,這就說明市場對特別的東西需求很大,簡單講就是大家搶得很厲害;另外一個就是進入市場的新買家數量明顯增多,并且他們出手不凡;還有一個就是由于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很可能會引導一部分資金進入市場,來爭奪優質的資產。”
張大千 瑞士雪山 鏡心 設色絹本 173×344cm 1899-1983作 成交價1.6445億元
齊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冊 冊頁 (十二開) 設色紙本 31.5×35cm×12 1931年作 成交價1.955億元
畢加索 燈下的女人(杰奎琳) 成交價5865萬元
清乾隆 御制“湘江秋碧”琴 在香港蘇富比2016秋拍中以5564萬港元成交
當代藝術:加劇洗牌
三大板塊中,2016年度表現最弱的是現當代藝術。其中的子板塊——現代藝術,類似中國書畫的子板塊古代書畫,作品存世量小,買家群體小,專業門檻高,價格扶搖直上。如佳士得香港秋拍,一件常玉的木板油畫《瓶菊》,以1.03億港元成交。與此同時,因為作品存世量小,拍賣公司則動足腦筋發掘新品種,如蘇富比在秋拍夜場里還史無前例地推出了一個趙無極的紙上作品專題,拍賣結果100%成交。
當代藝術板塊,近年來市場洗牌愈演愈烈,拍賣公司對此只能各出奇招:蘇富比、佳士得在香港大打“亞洲牌”,紛紛在他們的當代藝術夜場中力推日本“具體派”、韓國“單色美學”以及東南亞現當代藝術;中國嘉德打“八五牌”,堅持開設“85新潮”專場;北京匡時在秋拍中則為10件拍品特地開設了“張頌仁先生重要私人收藏”專場;佳士得上海秋拍,再推“FirstOpen開創|上海”專場,除了2015年首拍所力推的中國當代藝術之外,還加入了亞洲及西方當代藝術、當代水墨與當代設計。
張曉剛 血緣:大家庭二號 成交價3818萬元
各種嘗試中最牽動人心的,則是在國內拍場引入西方藝術大師的作品,如西泠印社秋拍,再次推出了由16件拍品組成的西方大師作品專場,結果取得100%的成交率,雷諾阿的《草地上的裸女》(最初版本)以690萬元成交;圣誕節前落槌的保利華誼(上海)推出“對話:重要東西方藝術夜場”取得5.9億元的總成交額,西方大師專題里的畢加索《燈下的女人(杰奎琳)》以5865萬元成交。
皮耶爾·奧古斯特·雷諾阿草地上的裸女(最初版本) 成交價690萬
當代藝術的洗牌,因近20年來風靡全球的藝博會熱而格外引人注目。全球頂級的巴塞爾藝博會、歐洲藝術與古董博覽會(TEFAF)等都在致力于爭奪中國買家,其中巴塞爾藝博會還通過收購在香港設立了香港巴塞爾藝博會。以此為背景,國內藝博會市場也競爭激烈,僅以上海為例,包括影像上海(PhotoShanghai)在內的多個藝博會并存,2016年11月更出現了ART021與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兩個藝博會在同一周里舉辦的現象。在中國,作為二級市場的拍賣公司是主要交易平臺,反過來畫廊這樣的一級市場卻沒有得到充分發育,因此同屬于一級市場的藝博會特別活躍,也許是畫廊抗衡拍賣行的無奈之舉。與此同時,一種與拍賣臺截然不同的交易體制,伴隨著國際化的新觀念和新方法,在當代藝術領域萌芽。
2016 年 ART021 藝博會展覽現場
ART021藝術博覽會參展現場
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展覽現場
春拍觸底,秋拍反彈,也許還只是書畫板塊2016年行情的寫照,卻意味著整個藝術市場,將從調整狀態走向一個新的繁榮期。畢竟,這個調整狀態已經持續整整5年了。5年來,藝術品價格回調,藝術市場的基本面改善,“資產荒”驅動下新資金也流入藝術市場了??梢灶A見的是,2017年最熱鬧的,還會是書畫板塊。